专业领域Specialized field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致电136 7129 5837

或给我们留言在线留言

两会“三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激发乡村活力,促进农村振兴您的位置:首页 > 专业领域 > 宅基地使用权 > 宅基地使用权知识点

引言


全国瞩目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已经圆满落幕,在这八天时间里,肩负着人民重托的代表委员们扎实履职、积极建言,促进了本次会议的圆满成功!


一直以来,“民生为本”都是全国两会不变的底色,与三农有关的问题也备受广大群众关注。被媒体先后称为“土地委员”和“土地代表”的蔡继明代表也为本次两会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其中“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扩大宅基地流转范围,让土地价值充分体现”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对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呢?这篇文章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我国目前关于宅基地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都规定了什么?


宅基地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简单来说,宅基地就是集体所有、供成员使用,受一户一宅、限定标准,由规划管控、无偿取得,可以长期占有、内部流转。


目前,我国关于宅基地的法律规定是相对比较完善的,主要集中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虽然也有一些司法解释、地方法律、法规,对于涉及宅基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化规定。但目前司法理论及实践中主要适用的仍然还是《民法典》《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


以上法律法规,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宅基地的所有权归属、宅基地使用的限制和条件、宅基地审批和管理以及关于宅基地的禁止性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并设定了一系列限制条件和审批流程,以确保农村宅基地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而我们所讨论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则是从宅基地相关的限制性出发,通过宅基地的确权、管理、使用、转让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优化,以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同时保障农民权益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什么是宅基地制度改革?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在农村土地制度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通过确权登记、三权分置、用途管制、盘活存量、有偿使用、增加财产权、一户一宅原则、社会保障性以及规范审批程序等多方面措施,优化农村土地管理,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土地管理目标。


宅基地制度改革并非一个新概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71号)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之第(三)项第2目确立了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要求“对因历史原因形成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的,以及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继承房屋等占有的宅基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探索有偿使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2月1日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2015年包括开阳县在内的全国多地正在试点允许用承包经营权向银行抵押贷款,并分类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及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


三、宅基地制度改革有什么意义?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那么这对广大农民朋友来讲意味着什么呢?结合本次两会中蔡继明代表的观点,我们认为,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最显著的意义,就是会拓宽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  


而对于农民来讲,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入后,宅基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转,农民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住房和生活。农民除了通过转让流转宅基地使用权外,还可以以出租、抵押、入股等方式流转宅基地使用权,进一步提高宅基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益,同时激活宅基地租赁权和抵押权,释放农村建设用地土地价值潜能。


对于农村地区来讲,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将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为优化宅基地这一资源配置,土地利用效率将被提高,农村发展潜力将被进一步激发,同时,宅基地流转政策的放宽,将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此外,还能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有序流动,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这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