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领域Specialized field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致电136 7129 5837

或给我们留言在线留言

协议约定居住权益 老有所居应予保护您的位置:首页 > 专业领域 > 房屋拆迁 > 房屋拆迁案例

【基本案情】

王某(女)系李某(男)的母亲,李某与刘某原系夫妻关系,两人育有一女李小某。2008年10月,因王某家中旧房拆迁,王某夫妇与儿子儿媳签订协议书,王某夫妇以相关拆迁权益为对价约定由李某与刘某为其购买拆迁安置房供王某夫妇居住至终老。2010年1月,李某与刘某按约购买A房屋及车库并登记在王某夫妇名下。2010年2月,李某代表尚未成年的李小某与王某夫妇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将A房屋以10万元的价格出售过户给李小某。其后,王某夫妇一直居住在A房屋内直至王某丈夫去世。2018年3月,李某与刘某协议离婚,约定二人名下的B房屋归刘某所有。2020年2月,王某应李某与刘某的要求临时搬至B房屋居住,刘某搬至A房屋居住。后因刘某不同意王某继续居住B房屋也不同意其回到A房屋居住,王某无奈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对A房屋享有居住权,李某、刘某、李小某将A房屋交付其居住。

【裁判结果】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协议书约定王某夫妇对拆迁安置房不管是在其名下还是过户给他人均享有居住至终老的权利,王某对A房屋享有独立、排他的居住权益。刘某是协议书的当事人,对协议书内容及王某长期居住案涉房屋的事实是明知的,其在离婚后让王某搬出临时居住的B房屋并拒绝让其迁回A房屋,非良善之举,侵害了王某的居住权益,应依法纠正。

案涉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的房价远低于市场价且无证据证明已支付房款,考虑到双方已签订协议书并为了家庭和睦,王某才同意提前处置A房屋并配合办理过户,李小某作为继受取得人应对王某在A房屋长期居住的现状予以尊重,其对物权的行使不得损害王某的居住权益。遂判决:李某、刘某、李小某将A房屋及车库交付王某居住。

【典型意义】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民法典》首次提出了居住权的概念,既拓展了房屋价值利用多元化功能,又为老年人实现“以房养老”目的提供了司法保障,真正实现房屋物尽其用和保护弱势群体居住生存利益的价值理念。

因居住权是《民法典》新创设的制度,其设立有严格的实体和程序性要求,本案纠纷发生时法律没有居住权的规定,故案涉协议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居住权合同,而王某对拆迁安置房屋有权居住至终老的约定也非法律意义上的居住权,但协议书中有关老人对房屋享有居住权益的约定却不容忽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予尊重。让老年人居有定所是赡养义务中“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的应有之义。本案裁判与《民法典》关于居住权规定的相关精神一致,切实维护了老年人老有所居的合法权益,对类似案件的裁判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