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领域Specialized field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致电136 7129 5837

或给我们留言在线留言

再婚财产继承:继子女与亲生子女的权益如何平衡?您的位置:首页 > 专业领域 > 婚姻房产 > 婚姻房产知识点

再婚家庭中,财产继承权如何分配?继子女能否与亲生子女享有同等权益?这场关于“血缘”与“情感”的权益博弈,法律给出了明确答案。

根据《民法典》规定,再婚夫妻的财产继承需分两步走:第一步,区分“个人财产”与“共同财产”。再婚前的房产、存款、投资收益等属于个人财产,再婚后的工资、奖金、共同购置的房产等属于共同财产。第二步,确定继承顺序。若被继承人未立遗嘱,其个人财产由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平均分配;共同财产则先分割出一半归配偶,剩余一半作为遗产分配。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有扶养关系”是继子女继承权的核心要件。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从两方面判断:一是继父母是否对继子女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如支付生活费、教育费,参与日常照料等;二是继子女是否对继父母履行了赡养义务,如定期探望、提供经济支持等。例如,2025年江苏某法院审理的案例中,再婚夫妻共同生活10年,继父全额承担继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继子女成年后也定期赡养继父。继父去世后,法院认定继子女与亲生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共同分割遗产。而在另一案例中,继父与继子女仅共同生活2年,且未支付抚养费,继子女最终被判丧失继承权。

为避免继承纠纷,再婚夫妻可通过“遗嘱+财产协议”提前规划。一方面,立遗嘱明确财产分配意愿,打破法定继承的“平均分配”原则;另一方面,签订婚内财产协议,约定再婚后的财产归属,减少遗产范围。例如,夫妻可约定“再婚后的房产归双方共同所有,但各自名下的存款归个人所有”,如此一来,继承时仅需处理共同财产中的一半份额,降低纠纷风险。

再婚家庭的幸福,不仅需要情感的融合,更需要法律的保障。继子女与亲生子女的权益平衡,本质上是法律对“家庭伦理”的尊重——无论血缘远近,只要共同生活、相互扶持,便应享有平等的继承权。若您对再婚财产继承仍有疑问,欢迎拨打咨询刘颖新律师:1367129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