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买房的那些坑您的位置:首页 > 专业领域 > 婚姻房产 > 婚姻房产案例
小王2016年因社保年限不足,用表哥的名字买了套价值400万的学区房。现在房价涨到800万,表哥突然主张房子是他的,小王该如何维权?
借名买房纠纷在限购城市高发,维权需要同时满足四个要件:
1. 书面的借名买房协议(最好公证)
2. 完整的购房款支付凭证
3. 实际占有使用证据(物业费、水电费缴纳记录)
4. 购房资格限制的证明(如当年的限购政策文件)
即使证据充分,仍面临三大风险:
首先是物权确认风险。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可以提供购房款支付、实际占有等证据证明真实权属,但实践中举证责任极重。个案中,实际购房人因无法提供书面协议,最终败诉。
其次是税务风险。即使确权成功,过户时可能被认定为二手房交易,需缴纳20%差额个税。2021年上海某案例中,借名买房人确权后过户,被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87万元。
最严重的是执行风险。若名义产权人负债,房产可能被法院查封拍卖。北京朝阳区2022年有个典型案例,房子在被确权前就被名义产权人的债权人申请执行拍卖。
建议小王立即做三件事:
1. 收集所有购房原始票据和还款记录
2. 实际居住的证明材料(近五年的物业缴费单)
3. 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防止房产被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