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继承权如何认定?这五种行为“触线”即出局!您的位置:首页 > 专业领域 > 房产继承 > 房产继承知识点
“什么情况下会丧失继承权?”这是继承法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丧失继承权的五种情形,包括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遗嘱情节严重,以及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撤回遗嘱。这些行为均严重违背伦理与法律,依法应剥夺继承权。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是丧失继承权的最严重情形。无论杀害行为是否既遂,也无论继承人是否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只要主观上存在故意,即丧失继承权。例如,2025年某案中,继承人张某因与父亲争吵,持刀刺伤父亲致其死亡。尽管张某事后后悔自首,但法院仍判决其丧失对父亲遗产的继承权。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对生命权的绝对保护。
“为争夺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同样触碰法律红线。这种行为不仅剥夺了他人的生命权,也破坏了继承秩序。例如,2024年某案中,继承人李某为独占遗产,设计车祸致弟弟死亡。法院在审理中认定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同时判决其丧失对父母遗产的继承权。这一案例警示继承人,继承权不得通过非法手段获取。
“遗弃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是实践中常见的丧失继承权情形。遗弃指负有抚养义务的继承人拒绝抚养被继承人;虐待指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或精神折磨。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包括行为持续时间、后果严重性、社会影响等。例如,2025年某案中,继承人王某长期对瘫痪在床的父亲不管不问,甚至将其锁在房间内致其营养不良死亡。法院认定王某的行为构成遗弃且情节严重,判决其丧失继承权。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伪造篡改遗嘱情节严重”与“欺诈胁迫设立遗嘱”则直接侵害了被继承人的处分自由。伪造指无中生有制作假遗嘱;篡改指修改真实遗嘱内容;欺诈胁迫指通过虚假陈述或威胁迫使被继承人设立、变更遗嘱。例如,2024年某案中,继承人陈某伪造母亲遗嘱,将房产全部归自己所有。其他继承人发现后起诉,法院判决陈某丧失继承权,并对其伪造行为予以训诫。这一案例表明,法律对遗嘱真实性的维护毫不妥协。
丧失继承权的认定以“行为性质与后果”为核心,法律通过严格规则守护继承秩序。若您对继承权问题有疑问,建议提前咨询律师,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如果有更多问题,请拨打咨询刘颖新律师:1367129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