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继承人但照顾较多,能否继承他人遗产?法律为你解答您的位置:首页 > 专业领域 > 房产继承 > 房产继承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群人,他们虽非法定继承人,却对被继承人悉心照料,在生活起居、精神陪伴等方面付出了诸多心血。那么,这类人在被继承人去世后,是否有权继承其遗产呢?从法律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获得遗产继承权。
我国法律秉持公平与正义原则,同时注重弘扬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对于非继承人但长期照顾被继承人的情况,设立了遗赠扶养协议和酌情分得遗产权这两种制度来保障其权益。
遗赠扶养协议是一种双务、有偿的法律行为。它是指被扶养人与扶养人之间订立的,由扶养人承担被扶养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扶养人将其财产遗赠给扶养人的协议。在这种关系中,扶养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集体所有制组织。若非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签订了合法有效的遗赠扶养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切实履行了对被继承人的扶养义务,那么在被继承人去世后,扶养人就有权依据协议获得约定的遗产。这既肯定了扶养人的付出,也为被继承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除了遗赠扶养协议,酌情分得遗产权也为照顾较多的非继承人提供了继承可能。根据法律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这里的“适当”,并非固定比例,而是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扶养人对被继承人的扶养程度、被继承人的财产状况、继承人的情况等因素进行裁量。这意味着,即便没有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只要非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尽了较多扶养义务,也能在遗产分配中得到一定份额。
法律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关心、照顾老年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它让付出得到回报,让善良不被辜负。所以,如果你对他人给予了较多的照顾,即便不是法定继承人,也不要担心自己的付出会付诸东流,法律会为你撑腰,保障你获得应有的遗产份额。